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遍插茱萸(2)

很喜歡這裏的居民, 都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這裏, 不是一個工作的地方, 這裏是生活的地方



小時候, 小鎮有過萬人口, 但是隨著這裏的漁鹽業衰落, 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太大, 我們一家, 為了升學和找生活, 也加入人口流失的行列.


小鎮, 和我家的祖屋日漸破落.......很慚愧, 沒有太多能力為她重修.



近年, 本地旅遊興起, 小鎮表面上興旺了很多, 但其實只是假象, 很多都是外來的商人, 辦一些祖國的貨品來這裏開店, 好些店主早出晚歸, 不是住在小鎮......

長輩告誡我們, 千萬不要在遊客街買鹹魚, 蝦糕, 魚肚呀! 假的呀!



離開了遊客街, 小鎮凋敝如昔.......不過我也覺得, 旅遊業是小鎮未來的希望, 隨著遊人漸多, 本地居民始終會分享到一點成果.

係呀, 多了本地居民開始經營自己的小店.



政府出招了......聽說會動用大量公帑, 將小鎮"打造"成一個旅遊熱點, "發展"小鎮的經濟.......我的長輩都說好呀.......可是慢著!......打造......發展.......小心小心!

有人覺得黃惠琼女士阻人發財, 唔........那要看發財的代價, 和是誰發了財, 是誰當了殃......總覺得香港市民, 在發財和愛護土地之間, 太易失衡.



其中一個計劃, 是在棚屋前建一條高高的遊人步道, 讓遊客可近距離觀看棚屋和河涌......天呀! 棚屋居民, 可不是動物園裏的動物呀!......

另一個例子, 是政府在修築大壆時, 在離岸處加了一道防波堤(紅圈)作避風塘!


這避風塘倒沒有什麼人使用, 可惜卻把大澳的水平線和冬季日落永遠遮蔽了.


希望小鎮在復興之時, 不會變成一個面目全非的"旅遊熱點".


6 則留言:

  1. 點解香港的村落總會未落,唔似歐洲的小鎮幾百年都係咁正架呢?
    [版主回覆10/21/2007 21:09:00]唔, 這是一個牽涉文化和經濟的大問題呢!
     
    我經過奧地利, 瑞士, 德國, 日本的農村, 那裡都富饒整潔, 山明水秀, 不見到一個農民或牧民衣衫襤褸地勞碌, 全都悠然安逸.......心裏暗想, 怎麼祖國的農村那麼令人心酸..............或許是得天獨厚, 土地肥沃, 農產豐富吧.
     
    歐洲的人口, 佔全球7%, 耕地佔全球約20%. 中國呢? 剛剛倒轉.
     
    也是因為歐洲日本的政府, 十分保護他們的農民, 很多政策上的補貼和保護, 不用直接面對市場. 那裡的農產品, 都很貴重........不像中國的農作物, 賤價而估.......
     
    還有......還有.......說不完了.
     
    去過德國的浪漫之路, 流連一連串幾百年古城, 她們不少也轉了型, 由農村變成旅遊小鎮, 遊人不絕, 讚歎不絕.
     
    不過她們都保留幾百年前的一磚一石, 一幢現代建築也沒有, 不曾"發展打造", 不曾起賭場樂園, 居民也很自豪, 沒有把土地變成貨櫃廢車場........
     
    香港的廢村.........也許是命數. 希望大澳不要步後塵啦

    回覆刪除
  2. 喂﹗d相好有feel喎﹗
    [版主回覆10/21/2007 20:41:00]哈哈.......去到我的地頭, 總有點"camera eyes"的.
    我好想影下我心中的小鎮, 因為再過點日子, 可以會被發展掉了.
    只希望她能健康整潔, 不想她被塗脂抹粉, 送去吸引遊客.

    回覆刪除
  3. Moon哥,Angel:我覺得香港政府不懂保存文化遺產,今時今日的 香港,太重視商業發展多過保育文化產物,相比澳門,當地政府與人民通力合作維護文化產物,令澳門變成有特色的城市力發展旅遊業...點解大澳唔可以呢?
    [版主回覆10/21/2007 21:14:00]貓姐, 或許香港是一個工作賺錢的地方, 不是一個生活的地方吧.
     
    澳門, 幸得一個很懶的澳葡政府, 起初, 我也很欣賞何特首, 不過到今天, 澳門也走入另一條不歸之路了.......

    回覆刪除
  4. 蘇施黃在活得很滋味都有介紹黃惠琼女士,我好記得黃惠琼講過:「我想生活是需要這樣,我們不是只需要賺多少錢,吃多少碗飯,我們要生活得開心、有意思」,我很認同,只要活得開心,心靈上的富庶才是最重要,就算有錢,也未必開心呢
    [版主回覆10/21/2007 21:26:00]"發展是硬道理".......近年連祖國的領導人也發覺出了問題.
     
    不是叫人不改善生活, 但安穩均衡的生活, 單靠發展是不能達到呀, 尤其那些發展, 是指地產, 金融等發財大計, 縱使發了財, 好處恐怕也不是升斗市民得到的. 為了發展, 近年香港市民的開心程度, 是高了嗎?
     
    家庭, 親友, 閒暇, 安穩, 希望, 回憶........或許可想想

    回覆刪除
  5. 你有冇去過Rodenberg呀?那處全都是中世紀建築,真係好有味道,好好feel 呢.我好鍾意那裡呀.只可惜當時還未興digital camera,otherwise, 我可以share d相畀你睇.
    [版主回覆10/24/2007 22:34:00]有呀有呀, 小阡陌, 我去過的就是這幾個古城......Dinkelsbuehl, Nordlingen, Tauberbischofsheim, Rothenbery........最後抵達Wursberg.每一個古城都令我如置身在的歷史夢境中, 卻明明是觸摸得到幾百年前的一磚一石, 仍是保存那麼雅潔整齊.
     
    仍記得我登上每個小城的教堂 / 市會堂的高塔, 俯瞰一個個磚紅的屋頂, 一條條石砌的長街. 不會看到一間現代建築.
     
    到了Rothenberg, 我樂得傻了, 在小鎮的大街小巷中尋幽探勝, 迷失在迷離幻境, 只是古老的小屋, 多已變成精緻的cafe或商店, 提醒我 : 身在20世紀. 我第一次吃到tiramisu, 那天我喝過一對年輕夫婦在廣場用古老木桶搾的蘋果汁.
     
    晚上住的酒店, 也是一間古老樓房, 深夜, 關了燈, 赫然看到窗外是古城樓的高塔, 背景是燦爛的星空, 那晚, 我和太太在窗前看了良久.
     
    我第一次明白, 為什麼歐洲文化雄霸世界, 整個歐洲文化的根源, 是在這些農田古城........我知道保守, 不是落後, 發展, 不是硬道理, 人家幾百年前, 就明白了.
     
    是妳去過的嗎? 可惜那時, 我也只得一部傻瓜機......

    回覆刪除
  6. A Moon:
    因那年我主打去捷克和匈牙利,在德國只是逗留約十天時間,所以浪漫之路只是遊了一部份,只記得最愛Rodenberg,也喝過在廣場用古老木桶搾的蘋果汁,是搾汁機所不能比美的.但我反而遊畢冰川之路.因那時還年輕,知道有冰川便發了狂.

    回覆刪除